自贸港的年轻人丨黄楠滨:我的海滨“影院+”超有料

更新时间:2025-09-29 09:03:24     浏览:

  他的足迹,连接着潮汕、海口与新加坡。故乡的根脉、海口街巷里的童年和十五年新加坡求学经历,让他早早拥有了国际视野。然而最终,他选择回到海南,成为一名投身自贸港建设的青年创业者。

  黄楠滨的世界,始终在“走出去”和“归来”之间流动。从推动传统商场转型升级,到在光影世界中找到创业方向,他不仅是海南自贸港日新月异发展的见证者,更是积极参与其中的建设者。

  如今,他在海口秀英区经营着一家与众不同的影院——南光中心欣光电影公园。用他的话讲,这里不只是看电影的地方,更是一个融合海洋风光、文艺沙龙与社群文化的创意空间,也成为他传播文化、连接世界的新窗口。

  1988年,海南建省,像一块巨大的磁铁,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南下闯海。黄楠滨的父亲——一位广东潮汕的年轻人,正在其中。也正是在这一年,黄楠滨出生了。他的命运,仿佛从第一声啼哭开始,就注定与海南这片蓬勃的发展热土紧紧相连。

  2012年,海外求学15年的黄楠滨刚在新加坡工作了一年,就接到父亲的电话。父亲没说太多,只简单一句:“家里需要你回来帮忙。”他没犹豫,收拾行李就回了海南。

  回国后,黄楠滨的第一个“大动作”就是参与宜欣广场的改造。当时,传统百货业正面临挑战,他却看到了转型的机遇。一接手,他就全力推动零售百货商场升级成综合购物中心,不仅成功引进了西西弗书店等一批首进海南的品牌,还在2017年筹建了第一家自己参与设计的商场影院——宜欣影城。

  但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传统商业。今年年初,他在海口南光中心打造了一家很特别的电影院,叫“欣光电影公园”。

  影院毗邻西秀海滩和滨海大道,凭栏可见碧波船影、游人如织。带着海风的气息走进影院购票大厅,这里更像一个开放的文艺展厅,整面落地窗让阳光和海风都仿佛触手可及,人们可以悠闲地坐在窗边休息、聊天。

  黄楠滨经营的欣光电影公园紧邻海口西秀海滩,在影院外的连廊可以看海、聚会。记者 吴多圣 摄

  黄楠滨把售票大厅改成了“文化客厅”,让大家能看短片、能聊天放松。记者 吴多圣 摄

  这里不定期承办各种社团群体的活动:周末可能是宠物社群的观影会和聚会沙龙,下个月又变成骑行爱好者的骑行经历分享派对;有时候这里展出孩子们观看动画电影后二次创作的绘画作品,有时又变身成为动画迷的二创观影基地。

  影院开展形式多样的“电影+”活动,和不同的社群合作,举办主题观影会活动。记者 吴多圣 摄

  黄楠滨还花了不少心思在影院的服务细节上:做了海口第一家能躺着看电影的“床厅”;影厅的每个座位都兼具腰枕功能,提升观影舒适度;甚至每场电影开场前都会在门上张贴温馨提示:“电影有(无)彩蛋”——就怕有人错过彩蛋的精彩瞬间。

  这些细节背后,是他对“观影体验”的重新定义:电影院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,是旅途中的文化驿站,是连接人与风景、人与故事的地方。用他的话说,这地方“不是藏在商场顶楼那种只放电影的地方”,而是一个能看海、能社交、能放松的文艺聚点。

  更让他感到振奋的,是这几年观众观影喜好的悄然转变。“今年春节《哪吒2》火遍国内外,暑期又有《南京照相馆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这些国产片接连爆红,越来越多的观众不再只认好莱坞大片,反而更愿意看我们自己的故事、有中国文化内核的电影。”黄楠滨感慨地说,“这不仅是文化消费市场的转变,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崛起。”

  9月20日,海南欧美同学会在欣光电影公园组织观看了电影《731》。作为活动策划者之一,黄楠滨在观影后神情凝重,只道出八个字:“铭记历史,自强不息!”他表示:“这场观影,为我们这些从海外归来的学长们上了一课。它不只是一段历史的回顾,更是一次深刻的团结教育,一份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。”

  作为海南欧美同学会会员活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海南潮商青年会常务副主席,黄楠滨积极参与搭建政企桥梁,帮助海归和潮汕青年融入自贸港建设浪潮。他深信,海南不仅是家,更是面向世界的窗口。

  “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在即,海南将更加开放、自由。这里是对接东南亚的枢纽,我希望能留在海南,尽自己所能,为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想来海南发展的国际企业牵线搭桥,也帮想走出去的本地企业对接些资源、分享些经验。”

  从潮汕到海南,从新加坡到海口,黄楠滨以一种跨越地理与文化边界的力量,书写着新时代“闯海人”的故事。他说:“潮汕是根,海南是家。”而如今,这个家正张开双臂拥抱世界,而他,愿做那一座桥。